您好,欢迎来到浙江磁性协会门户网!

沉痛的悼念李国宁副会长 - 协会动态 - 资讯中心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沉痛的悼念李国宁副会长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15日    浏览次数:3024

永不消逝的“磁力”

——追记东阳磁性材料产业开拓者李国宁

 

4月14日凌晨,中国电子学会磁学应用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和东阳市磁性材料行业协会副会长、市李磁集团董事长李国宁与世长辞。

这位享年71岁、一生低调做人的老人,是我市磁性材料行业的引路人和开拓者,在业界享有“东阳磁材产业之父”的美誉。

横店集团创始人、横店四共委主席徐文荣在自传《徐文荣口述·风雨人生》中说,对于发展横店的磁性材料产业,自己是个“点火种的人”。李国宁,就是徐文荣引进的一颗“火种”!

畅谈三天三夜

李国宁是东阳城东街道李宅社区王庭弄自然村人。1969年,品学兼优的他从浙江大学毕业,次年与妻子胡兰芳一起分配到位于陕西宝鸡的国家四机部4390厂,从事磁性材料技术工作。

上世纪70年代末,横店针织业产销两旺,供不应求。然而,徐文荣在国内针织轻纺市场红火态势中察觉到了潜在危机,于是积极谋求新的产业,开辟新的路子。为了获得更多信息,徐文荣建议横店公社党委春节期间邀请回乡过年的能人召开座谈会,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胡兰芳是横店公社花厅村党支部书记胡荣法的女儿,1980年春节,她和丈夫李国宁回东过年,被邀请参加座谈会。在会上,徐文荣从李国宁的介绍中了解到4390厂专门生产磁性材料,属于高科技产品,他当即萌生了让李国宁帮助在横店创办磁性器材厂的念头。

徐文荣在自传中回忆:“为了进一步了解沟通,我把李国宁请到招待所里住下,两张‘两头靠’的简易床,我们头对着头,谈了三天三夜。他被我感动了,答应回厂后把我们的想法向领导汇报,全力帮助横店办磁性器材厂。”

半年完成培训

李国宁回厂后汇报了此事,厂里原则上同意提供技术帮助。当年春节后,徐文荣就和公社党委书记带着两位青年骨干,直奔4390厂而去。在李国宁夫妇的穿针引线下,徐文荣一行见到了该厂的总工程师池玉清。池玉清告诉他们,虽然厂里同意提供技术帮助和培训员工,但他们必须付5万元培训费。在徐文荣和李国宁共同努力下,4390厂暂时收取了2.5万元。

1980年8月3日,由横店公社通过考试挑选出的33名知识青年来到4390厂,开始磁材技术培训。这批人学成归来后,都成为横店磁材产业的开创者和重要技术骨干,其中就有后来成为东磁集团掌门人的何时金。

根据当初徐文荣与该厂谈妥的条件,这33人软磁、硬磁都学,包括硬磁中的尖端产品钡磁和锶磁。要掌握上述产品的生产技术,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但徐文荣希望一年时间就完成培训。为此,李国宁千方百计为33名东阳老乡争取培训机会。每到周末,他就把他们集中起来,请厂里的技术人员给他们上课,他和妻子更是亲自出马。他还经常把他们叫到家里聚餐改善伙食,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这33人都亲切地称胡兰芳为“姐姐”,称李国宁为“姐夫”。

在李国宁的努力下,仅用半年时间,33人就全部出师了。1981年春节前他们回到东阳时,横店磁性器材厂已经建成,正好可以投入生产。

    协助创办横磁

在建厂过程中,李国宁给予了大力支持。当时购买一座电窑炉需要十几万元,这几乎是个天文数字,何况横店磁性器材厂还贷款65万元。刚好4390厂在更新设备,李国宁马上和厂领导沟通,把厂里一座性能尚好的窑炉以8000元的价格卖给横店,极大地节省了资金。他还写信给当时已经调回浙江温岭的4390厂老同事郭小芳,请他到横店帮忙。横店磁性器材厂的第一台机器,就是郭小芳帮助安装的。

试产差不多用了将近一年时间。其间,李国宁作为技术顾问,频频到横店提供技术指导。1981年12月,第一批产品制成。经四机部磁材检测部门检测,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有了四机部的质量检测报告和他们的推荐介绍,横店磁性器材厂的产品很快打开了销路。1982年,横店磁性器材厂正式投产。在李国宁的精心倾情指导下,该厂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并不断创新。当年,横店磁性器材厂产值达147万元,创下利润50万元!

在当年那批创业骨干的记忆里,李国宁每次前来技术指导,从不顾及环境艰苦,提供技术毫无保留,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他一手传帮带下,横店磁性器材厂不断推出新品,市场份额逐渐扩大。

    毅然回归家乡

人才是最大的生产力。徐文荣深深感知到了技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萌生了让李国宁回到横店工作的念头,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还多次向县领导提议引进李国宁。1985年,在东阳县委、县政府盛情邀请下,李国宁调回东阳,到横店工业公司工作,负责磁材产业。

李国宁的这个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强烈抗议。其岳父母一度认为,他放弃“铁饭碗”回来捧“泥饭碗”简直是“倒退”。但是李国宁认为,4390厂人才济济,技术力量雄厚,自己离开并不会造成多大损失;而创办不久的横店磁性器材厂作为乡镇企业,更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最让他感念的,则是徐文荣再三邀请的诚意。当他一家四口回到东阳时,欣喜若狂的徐文荣亲自开着拖拉机到义乌火车站迎接!就此而言,李国宁算得上当时东阳首批“回归人才”。

李国宁的回归让横店磁性器材厂如虎添翼,在不断研发新产品的基础上,企业规模急剧扩张,相继办起了多个分厂,横店磁性器材厂也升格为总厂,直至后来发展为东磁集团。

    辐射形成集群

1987年,李国宁接到了老家李宅公社的邀请,希望他回去帮助创办磁材厂。考虑到横店磁材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发展势头稳健,可以放下“拐杖”前行,他萌生了回老家的念头,并获得了徐文荣的理解与支持。

当年,李国宁在李宅办起了永磁厂。创办初期,从产品研制到推销李国宁一肩挑。无数次,他提着沉甸甸的样品袋在火车上站到终点,以致落下了腰痛的毛病,但他从不对他人言及。在他努力下,李宅永磁厂经营生产步上正轨。

在18日举行的追悼会上,城东街道寀卢村党委书记卢楷文深情回忆起当年他创办寀卢磁钢厂时,李国宁给予的无私帮助。原来,1988年,看到磁材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卢楷文向李国宁说出了创办磁材企业的想法,李国宁极为支持。长期跑市场、关注业界动态的李国宁,养成了敏锐思维与前瞻目光,他知道国内其他地方也已在发展磁材产业,东阳要抢占发展先机,除了技术上不断创新,还需要规模上不断扩展,以产业集群化形成“一枝独秀”的优势。所以,他希望东阳的磁材企业越多越好,越优越好,并欣然给予技术与市场支持。

 1989年,乡镇企业在东阳如雨后春笋冒出,李宅永磁厂也面临体制改革。这一年,李国宁回到王庭弄村,创办了东阳市电磁器材厂。虽然有了自己的企业,李国宁却依然乐于助人,他接到第一份订单后,就与寀卢磁钢厂合作,对该厂的低端产品进行深加工后销售给客户,不仅助力了寀卢磁钢厂,同时把磁材产品需要向高精尖发展的讯号,生动地传递给了业界。

 在李国宁的带动下,王庭弄其周边村庄纷纷办起了磁材厂,直接受他帮助而创立的就有近30家。2004年市磁性材料行业协会成立,他担任副会长,又积极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生活中的李国宁行事低调,生活朴素,谦虚谨慎,在全国磁性材料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但他总说自己是农民,说自己的一生是与磁性材料结缘的一生,磁材产业能在东阳生根、开花、结果,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在朋友们的心目中,他就是一块永磁铁,源源不断地释放着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