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推动科普文艺的创新发展,打造稀土文化传播的精品力作,近日,包头市艺术剧院(内蒙古话剧院)召开全国首部稀土科普儿童剧《小稀变形记》创作提升研讨会,邀请全国知名戏剧专家、稀土专家、高新区教育局以及小学、幼儿园教师代表等齐聚一堂,集思广益为该剧的进一步打磨提升建言献策。
研讨会上,剧目编剧阐述了创作初衷、故事的整体架构以及儿童视角的价值定位。剧目导演从文本特点、主题思想、当代排演意义、艺术呈现等方面介绍了项目背景及导演构思。主创团队表示,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在不断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优化细节,力求打磨出一部集童趣与科普性兼备的精品力作。
与会专家聚焦剧目质量的全面提升,围绕剧本立意、导演构思、表演呈现、科普价值及文旅融合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为该剧本进一步深化创作主题、继续提升创作质量以及下一步排演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戏要以人物为中心,以人物的表演为中心,拟人化的角色也要有人物性格。”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吴晓江指出:“这部戏应该排,而且选题非常好,立意非常高明。”同时表示剧本尚有补充空间,专家们将持续提供帮助。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刘彦君高度评价了题材选择所体现的包头戏剧人的担当和责任意识,认为该剧将包头特色资源与文化相结合,打造了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她特别赞赏选择儿童剧体裁的独到与聪慧,指出其更有利于市场推广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建议在后续传播中可尝试改变部分戏剧元素和观演关系,进一步强化互动性,使科普知识更自然、更有效地融入剧情,同时在角色设计、剧情进展、语言对话和冲突设计上还需继续深化。”
《小稀变形记》由包头市艺术剧院(内蒙古话剧院)独立创作完成,该剧填补了国内稀土科普文艺作品的空白,为探索稀土科技、工业主题的文艺创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包头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成员、包头市艺术剧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李静表示,该剧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稀土的科技创新与应用,依靠包头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这一重要任务的科普文艺作品,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自治区2025年艺术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以及全国“金画眉”特别优秀原创儿童剧本奖。
Powered By 浙磁协门户网 版权所有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202101028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783021009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