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呼和浩特市政府共同承办。活动以“开放、合作、发展、共赢”为主题,旨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调整的重大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聚焦产业转移重点,高位嫁接传统产业、抢先发展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扎实推进蒙东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内蒙古高质量产业转移发展,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大开放大发展的新局面。
开幕式在敕勒川草原千人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政、产、研、商、协等各界嘉宾近1600人齐聚于此,共商产业转移、区域合作发展大计。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绍骋共同启动开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绍骋分别致辞。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主持开幕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和自治区相关领导出席,自治区副主席白清元通报内蒙古产业转移发展合作对接情况。
开幕式上,内蒙古自治区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与国家和部分省市有关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共涉及160个项目,总投资4573亿元,其中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化工、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20个、投资额3922亿元。
本次活动共安排综合活动1场、专题对接活动4场。综合活动主要是开幕式暨签约仪式。专题活动包括金属新材料产业、新型化工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4场对接,邀请院士专家、行业协会、重点企业,通过行业形势分析、专家讲座,自治区有关部门产业推介、部分盟市政府主题推介,政企、企企对接交流,搭建产业转移合作交流平台,力争达成一批重点合作项目。
其中,金属新材料产业专题对接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稀土行业协会、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促进会联合承办。来自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企业、金融机构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专题对接活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冯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副厅长张广收;包头市副市长刘永祥;通辽市副市长玄东升;赤峰市副市长赵志刚;包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繁英;陕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海峰;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文浩;中国钢结构协会秘书长李庆伟;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李艳;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尚辉良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金属新材料产业专题对接活动。
此外,部分省、区工信部门负责同志;金属材料领域国家行业协会和部分省区行业协会负责同志;全国金属材料领域企业负责同志;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负责同志;银行、基金、金融机构、负责同志;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同志也出席了金属新材料产业专题对接活动。活动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助理付静主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冯猛副司长致辞
冯猛副司长在致辞中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及新材料产业发展。内蒙古能源、矿产资源均比较丰富,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在钢铁、有色金属、稀土等新材料领域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培育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具备更好发挥比较优势、承接金属新材料产业转移的条件和空间。冯猛副司长希望通过此次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围绕有色金属深加工、稀土新材料、高端合金林料等领域,深入交流洽谈,务实对接合作,推动内蒙古金属新材料产业再上新台阶,也为全国金属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张广收副厅长进行推介
张广收副厅长围绕内蒙古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进行了推介。他表示,内蒙古金属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一是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发展金属新材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二是内蒙古金属新材料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合作空间巨大;三是内蒙古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合作诚意满满。此次对接活动意义重大,将进一步深化多方交流合作,全方位承接金属新材料产业转移,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包头市刘永祥副市长进行推介
包头市刘永祥副市长在进行推介时表示,包头在稀土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正在全力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并从稀土磁性材料产业、储氢材料产业、抛光材料产业、催化及助剂材料产业以及稀土合金材料产业五大方面重点介绍稀土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在钢铁产业方面,重点打造稀土钢、特种钢、硅钢三大精品钢产业;在有色产业方面,电解铝产能占自治区的40%。总体来看,包头工业根基雄厚,具备承接金属材料产业的良好基础,发展前景可期。
赤峰市副市长赵志刚进行推介
赤峰市副市长赵志刚谈到,赤峰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今年赤峰获批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未来将充分发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重点承接铜、铅、锌、钼、锡等下游精深加工企业和项目,打造形成以铜精深加工为核心,以铅、锌、钼、锡精深加工为特色的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
通辽市副市长玄东升进行推介
通辽市副市长玄东升谈到,从产业基础看,通辽矿产资源富集、绿电优势明显。从产业优势看,通辽铝产业规模大,集群集聚发展势头强劲;镍产业基础好,全链条发展潜力巨大。未来,通辽将重点寻求铝基新材料、镍基新材料等产业承接合作,实现双赢。
在随后进行的专题报告环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作了《绿色能源与绿色钢铁新布局融合发展趋势分析》专题报告。他认为,能源绿色化是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路径之一,同时钢铁工业也为绿色能源发展提供关键材料支撑,绿色钢铁和绿色能源融合发展是重要趋势和方向,内蒙古自治区在风电、光伏领域具备得天独厚优势,而钢铁工业也是其支柱产业,内蒙古在绿色能源和绿色钢铁融合发展上大有可为。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稀散金属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冯君从作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专题报告。她谈到,目前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调整期,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将重塑世界能源与资源格局,有色金属需求格局也将发生重大调整,基本金属消费增速放缓,稀贵金属需求增长。面对新形势,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要将发展重点放在保资源安全供给、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销费提升内生动力、控风险提效益、建设一流企业、以数智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
全国生铁及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吉铁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郭军作了《铁合金高质量发展实践》的专题报告。他认为,中国正由铁合金生产大国向世界铁合金生产强国转变,并重点介绍了原料预处理技术、工艺技术、整体装备水平、节能环保及综合利用技术、新产品研发力度的发展。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瞿业栋作了《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的专题报告。他谈到,我国拥有显著的稀土资源优势,稀土矿物类型和配分齐全。目前,稀土产业已形成稀土原矿-稀土采选-冶炼分离-稀土新材料-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各类稀土新材料制备的工艺、技术、装备、产品品质、性价比由过去“跟跑”实现了现在的“并跑”和部分“领跑”。他表示,内蒙古发展稀土产业具有原料供应充足、产业配套齐全、研究领域覆盖广、能源价格低、政策扶持等多重优势。稀土行业未来增长发展的态势不会有根本性变化,预计未来几年供需基本动态平衡,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本次金属新材料产业专题对接活动为内蒙古产业转移搭建高层次的交流对接平台,为内蒙古引进高质量金属新材料产业转移项目、推进高水平金属新材料产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内蒙古与发达地区在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上的互动互补和交流合作,谱写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篇章。
上一主题: 北方稀土召开稀土原料板块协同中心专题会
下一主题: 北方稀土稀土精矿冶炼、分离产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Powered By 浙磁协门户网 版权所有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202101028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783021009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