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浙江磁性协会门户网!

横店东磁2018年董事会经营评述 - 行业新闻 - 资讯中心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横店东磁2018年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日期:2019年04月20日    浏览次数:1920

      一、概述 

  2018年,外部环境极不平静,前行之路异常艰辛,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发动贸易战,致使系统性风险陡然增大,世界经济缺乏上涨动力;国内而言,受国际市场和国内新旧动能转换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增。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形势,公司逆水行舟,迎难而上,紧紧围绕"做强磁性、发展能源、适当投资"的核心战略,在销售收入、盈利能力、新产品的推广及客户认可度等方面,均取得较大成绩;在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各项精益管理的指标方面也取得长足的进步;稳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凝聚力得到很好的提升;公司的投资项目也迈出坚实步伐,随着公司收购诚基电子100%股权等项目的成功落地,公司的发展纵深度不断得以拓展;同时,公司在技术研发上取得较大的突破,与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逐步结出丰硕的成果。全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48,852.74万元,同比增长3.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895.59万元,同比增长13.27%。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领先优势 

  公司拥有雄厚的研发力量,是国际磁性材料技术交流的平台,设有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磁性材料技术中心、浙江省磁性材料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省级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在磁性材料领域中主导制定IEC国际标准4项、参与制定IEC国际标准8项、主导制定行业标准7项,联盟标准2项、团队标准1项;拥有有效专利549项,其中发明专利237项,实用新型专利233项,外观设计专利79项。 

  2、规模和市场优势 

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磁性材料生产企业,国内领先的振动马达生产企业,也是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比较齐全、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另外,优质的客户是公司稳定经营、持续发展的基石。公司磁性材料产业的核心客户以全球500强企业或行业领先企业为主,如苹果、华为、特斯拉、博世、三星、法雷奥、松下、飞利浦等;公司振动马达的客户主要为华为、vivo、OPPO、三星、小米等;太阳能产业的客户亦大多为行业内领先企业,公司与他们相互促进,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3、精益制造管理优势 

  公司在制造管理方面经过38年的历练,引进了精益管理、卓越绩效管理、6S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并创造了H管理、三环节管理、138管理、131K管理、910项目管理、一点点理念、学习力三问、N+1管理等一批行之有效的特色管理方法,使得公司在精益制造、现场管理、成本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均有独特的优势。 

  4、管理团队严谨高效 

  公司拥有一支稳定、务实、严谨、高效的管理团队,梯队结构合理,具备较强的行业趋势研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坚韧的战斗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1、磁性材料产业 

  磁性材料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中国主要包括横店东磁、天通股份、江粉磁材、龙磁、深圳铂科、中钢天源、北矿磁材、越峰等;日本主要包括日立、TDK、FDK、户田、MATE等;韩国主要包括双龙、太平洋等。目前,中国各种门类的磁性材料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已确立了世界磁性材料生产大国和磁性材料产业中心的地位。 

  近几年,随着市场景气度的提升,同行业中不少企业在进行扩产,市场应用方面传统家电和IT行业市场应用比率下降,汽车产业、消费电子、通讯通信、环保能源等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应用领域在不断出现。预计2019年,磁性材料产业会面临以下几个变化: 

  (1)中国磁性行业将出现企业整合和洗牌。 

  (2)磁性材料市场发展重心将在5G通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电子、智能穿戴等领域。 

  (3)磁性材料行业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已经成为企业大发展的必然之路。 

  (4)在消费新模式下,创新是推动企业差异化发展的内在牵引力,磁性材料产业链融合发展将呈现更多新模式。 

  2、新能源产业 

  (1)太阳能光伏行业 

  太阳能光伏的终端应用领域主要为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从晶硅电池片和组件产量来看,全球产量排名前列的主要生产企业在亚太地区,中国主要包括隆基股份、天合、晶澳、阿特斯、晶科、通威、爱旭、横店东磁等;台湾主要包括新日光、茂迪、昱晶等;日本主要包括松下、三菱电机、夏普、Kyocera等。目前,中国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和装机量各个环节的产业规模均处于世界第一,产业化技术水平亦处于全球先进水平。 

  近几年来,由于产业链企业的盈利改善和产能持续扩张,再加上"531"政策的出台,使得供需出现了变化,导致各环节产品价格均在短期内出现了较大幅度下跌,但成本超预期下降加快促进了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在不同区位地逐步实现,激发了众多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释放,使得2018年全球装机容量仍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预计2019年,太阳能光伏产业会面临以下几个变化: 

  1)随着海外市场占比提升和平价上网的逐步实现,光伏行业正逐渐脱离政策和补贴的影响,逐步向市场化发展迈进。据IHS预测,全球2019年新增装机量在123GW。中国在度电补贴标准和补贴项目指标规模方面难有惊喜,但其促进平价上网目标实现的政策力度将加大,如长协电价、税收优惠、消纳保障、平价上网示范基地等,国内装机量难有大的增长;而美国、印度、日本仍将保持稳定水平,欧洲市场西班牙、法国、荷兰、意大利等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新兴市场如澳大利亚、土耳其、墨西哥、韩国等也在加速发展。 

  2)受政策及扩产周期叠加和需求增长点向海外转移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面临压力,行业洗牌开始加速,产品更加高效低成本、融资能力更强、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较高的光伏制造企业将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而在这些方面相对落后的企业则将面临产能过剩而遭到被淘汰的命运。 

  3)企业盈利分化,集中度提升及高效化进程加速。多晶硅料低成本新产能集中释放,受后发优势影响,预计优势企业高盈利可持续;硅片单晶渗透加速,隆基和中环双寡头格局形成;电池PERC投产高峰加速盈利分化;组件双面双玻加速渗透。 

  (2)新能源电池行业 

  锂电池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中国主要包括CATL、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比克、孚能科技等;日本主要包括松下、AESC等;韩国主要包括三星SDI、LG、SKI等。全球锂电产业链的发展总体上可以用中、日、韩三足鼎力来概括,但产业规模方面,目前中国已经一枝独秀,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企业数量,都远超日韩。同时,规模的发展壮大推动了中国锂电产业链上的企业在制造能力和技术能力方面的快速进步。在制造能力方面,中国企业正在快速接近日韩企业;在技术能力方面,中国领先企业或已达到了韩国巨头的水平。 

  近几年来,锂电池应用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交通工具电动化市场、工业&储能市场均有不错的增长,特别是交通工具电动化市场。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实现了快速增长,据高工锂电统计,锂电池作为其核心部件完成装机量56.89GWh,同比增长56.88%。其中装机量前十动力电池企业合计约47.06GWh,占整体市场的83%,这也体现了产业的集中度正在进一步提升。展望2019年,行业将展现出如下趋势:

  1)由国内竞争逐步向全球化竞争过渡。从全球市场而言,亚洲、欧美等地将有较大规模的新增产能市场,各大电池厂商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从国内市场而言,三星、LG、松下等企业在大中华区产能逐步释放,国际竞争对手的不断加入,使得市场变得更加复杂。 

  2)行业集中度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优势和市场先发优势凸显,后来者赶超难度加大。行业利润逐步被头部企业占有,后来者日子会愈发艰难,需要结合其自身优势寻找差异化市场的应用以求在夹缝中生存。 

  3)技术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对续航里程迫切需要,加上安全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在2019年高镍三元电池将出现一定规模的应用。 

  (3)器件行业 

  手机振动马达行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产品的技术成熟度已较高,特别是传统的转子类柱状马达、扁平马达,技术水平的同质化程度已经很高,产品水平实际体现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程度、生产效率、良率的水准对比上,各生产企业之间有一定的差异。线性类马达还有一定的技术壁垒,较全面掌握此类马达设计、生产、工艺能力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少数企业中。振动马达作为手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器件始终会存在,但不会是核心部件,在中低端手机中扁平马达因价格优势还会是主流应用,高端机型基本会使用性能更优的线性马达。未来预计将会向压电陶瓷马达、电磁激励器件等方向发展。 

  振动马达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主要企业包括诚基电子、金龙机电、灵龙机电、安和精密等。目前80%的振动马达由国内品牌企业生产,剩下20%由韩国和日本企业生产。手机行业经过前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由于市场饱和和换机频率的下降2018年进入负增长,未来随着汽车触控领域对振动马达的需求会增加,但振动电机行业的洗牌在加剧,预计品牌集中度会越来越高,规模企业还会有较大空间的增长。同时,受限于智能手机市场饱和以及总体出货量的下降,国内手机品牌势必会拓展新的产线并走向海外市场。其中印度和欧洲将会成为国产一线品牌的首选,尤其是印度市场,2019年将会有新的提升。由此,预计2019年的发展趋势: 

  1)行业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三星、华为等前6大品牌会占据市场80%的份额。 

  2)国际市场趋于稳中有升,国内市场饱和度高,需求有所下降,开始寻求国外发展。 

  3)在5G市场萌芽、柔性折叠手机爆发、无孔化手机诞生等技术发展趋势引导下,2019年手机供应链变的更加复杂多变。 

  4)非手机业务的拓展将是器件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公司发展战略 

  2019年,公司仍将围绕"做强磁性、发展能源、适当投资"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磁性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和外延式扩张,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太阳能光伏产业高效电池片和高效组件的布局,推动新能源电池技术提升和市场拓展;加大器件产业的投资,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并适当进行相关性产业投资。 

  (三)公司经营计划 

  1、经营目标 

  2019年度公司的经营目标:实现销售收入712,200万元,同比增长9.7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100万元,同比增长6.10%。上述目标不代表公司对2019年的盈利预测,能否实现取决于市场状况变化、经营团队的努力程度等多种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请投资者特别注意。 

  2、重点工作 

  为保障上述经营目标的完成,公司要求各板块围绕产业定位,以"效率、客户、设备"三大主题指导落实"131K"行动举措,做好2019年度工作重点: 

  1)磁性材料产业,巩固稳地位。 

  磁性材料产业要继续发挥其在技术、客户、规模、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其中,永磁部将紧紧围绕"增收节支,高效率"两大主题开展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形成自己唯一独特的竞争力,拉大与竞争对手的距离,抢占市场份额,提升市场占有率,确保增长。软磁部将继续围绕"增长"和"创新"两大主题开展工作,进一步聚焦高端客户,重视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深化与各领域高端客户的合作,推进自动化和生产数字化,争取实现更大突破。塑磁部将围绕"123"经营策略,拓展市场销售,强化内部管理,关注汽车、新能源项目的发展,密切配合高端客户的产品研发,积极应对开发、生产和销售,确保实现较高速的增长。 

  2)新能源产业,做优显特色。 

  太阳能部将继续发展高效电池、组件技术,扩大高效PERC单晶电池片产能,整合外部电池产能,提升差异化优势,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光伏部采用多种营销模式同步推广开发,增加分布式EPC工程的承建,逐步提升省内品牌影响力。 

  新能源电池部针对目前已经量产的型号电池,进一步推进技术的进步、品质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电动二轮市场及海外电动工具市场,实现三大市场的齐驱并进。 

  3)器件产业,改善显成效。 

  诚基电子将通过设备自动化、关键工序的持续改进,进一步提升人均效率;通过核心供应商的培养及部件自制率的提升,使得产品品质和成本均低于行业竞争对手;水平线性马达率先进入高端客户使用,确立行业领先地位;无线充电产品实现规模化销售。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及对策 

  1、政策风险 

太阳能光伏产业属于国家支持发展的产业,涉及政策补贴,度电补贴标准和补贴项目指标规模的下降会影响国内的市场供需。同时,对于公司光伏产品的出口,部分国家所采取的"双反"措施对公司经营亦有一定的影响。 

  锂电池之动力电池产业属于国家支持发展的产业,涉及产业引导和政策补贴。产能准入门槛提高、财政补贴门槛提高、补贴金额退坡、补贴方式调整等因素,都会对公司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 

  2、汇率风险 

  公司产品超过30%销往境外,使用外汇结算。因此,汇率波动对公司经营产生较大风险。公司虽已采取多种货币结算、外汇套期保值、远期外汇交易等多种措施来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但仍不能完全排除汇率波动风险,亦会对公司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 

  3、市场风险 

  磁性材料产业,汽车和部分家用电器市场将持续下滑,行业内部低价化、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若持续释放,会间接对磁性材料产业的经营带来一些影响。 

  太阳能光伏产业,随着产业链企业对低成本高效电池线的不断扩产会对设备相对落后、资金实力欠缺、技术升级跟不上的企业会形成挤出效应。 

  锂电池产业,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储能市场及其他锂电池应用需求的增长,产业链企业在不断的扩产,目前总体呈现出高端产品欠缺,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情况。 

  4、技术风险 

  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进步迅速,包括双面电池、TOPCON、异质结、HBC、钙钛矿、薄膜等,若公司的技术升级跟不上市场节奏,可能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 

  锂电池之动力电池产业技术进步迅速,国家对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要达到350Wh/kg,2025年达到400Wh/kg,2030年达到500Wh/kg,这就要求动力电池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要不断提升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技术升级会比较快,如现在市场以磷酸铁锂、三元电池为主,后续市场上可能会出现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锂空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若公司的技术升级跟不上市场的节奏,则可能存在被新能源汽车行业边缘化的风险。 

  针对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公司将紧跟市场趋势,深化国际化战略,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市场拓展、智能建设等工作的推进力度,服务终端客户新品设计,提升客户满意度,不断加大产品的转型升级力度,从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