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核心技术为依托的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连续化隧道窑生产线,日前在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建成,并实现首批产品下线,标志着中科院在稀土高附加值下游应用领域实现了又一次原创性突破。
中科院院士张洪杰和研究员李成宇领衔的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与包头稀土中心合作,以长春应化所在稀土硫化物制备方面的三项核心技术专利为依托,在包头开展10吨级中试放大实验。经过近一年的设备设计选型与工艺摸索,实现了首批产品下线。
该技术开发了温和条件下稀土硫化物着色剂制备新方法,不使用硫化氢等危险气体。产品使用北方地区高丰度的镧、铈元素为原料,满足国家稀土资源平衡利用和替代有毒有害产品重大需求,推向市场后将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上一主题: 国家质检总局赴钨与稀土产品质检中心考察调研
下一主题: 包头初步形成稀土科技产品矩阵
Powered By 浙磁协门户网 版权所有 ©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202101028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783021009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