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浙江磁性协会门户网!

磁材公司改革:涅槃重生进行时 - 行业新闻 - 资讯中心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磁材公司改革:涅槃重生进行时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19日    浏览次数:1188

    人员精减60%以上,机构精简20%;合金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人均产量由6.94吨/月提升到18.4吨/月,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3倍;产品制造成本从3.3元/公斤降到2.9元/公斤;满负荷生产职工平均工资翻了一番……2018年底开始,磁材公司一系列思路清晰、力道深厚的举措,将改革的“刀锋”挥向了企业生存的“瓶颈”,艰难自我革命破冰前行,使企业在经营机制、人工成本、产品质量、市场开拓等方面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开始逐步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种种红利……

    由于市场及自身原因,自2015年以来,磁材公司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为了摆脱生存危机,2018年底,北方稀土紧扣包钢(集团)公司八届二次全委会关于“以市场化改革为抓手,持续激发企业改革发展的内生活力,探索推进经理层成员聘任制和契约化管理”的要求,推动磁材公司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浪潮中勇敢试水,闯出了一条改革转型的新路子。

    自我革命解决机制问题

    瘦身健体、精简机构是磁材公司推进改革的“第一刀”。年初,磁材公司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形成市场化发展运行机制为核心,开展二次“瘦身健体”,将用工总数减少近三分之二。“我们并非为了减少而减少,而是参照行业平均水平,综合考虑劳动效率、制造成本、职工身心健康等因素,计算出合理的用工人数。”磁材公司副经理周昱告诉记者,“同时,本着扁平化管理的原则,撤销了生产技术部,将原有业务分配至车间,撤销了基建设备部,将原有业务合并至采购部,努力消除内设机构编制臃肿、职责交叉、与市场对接不紧密、管理效能不高等问题。”

    轻装上阵后的磁材公司,首先打破了传统的薪酬体系壁垒,探索科学精准的激励机制,实行全员计件按劳分配绩效考核,突出“多劳多得”的业绩导向,分配进一步向一线生产主业、关键岗位、骨干人员倾斜,实现了企业效益和职工权益的同步增值。“以前我们每月的平均工资在3300元左右,现在生产旺季每月平均收入基本在8000元以上。收入水平的提高,也让我们工作的热情越来越高。”合金车间职工于鑫告诉记者。新的激励机制,促使磁材公司职工心态发生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再到“如何干好”的根本转变。“现在人虽然少了,但是大家更团结了,都奔着一个目标努力,劲儿往一处使,就是想让单位发展得更好,我们自己也跟着好。”磁体车间职工邵永志说道。

    改革不仅要“消肿”,更要“消阻”。这一天,出差到合肥的市场部职工赵然,在手机上操作着一套业务流程。随着手指几下快速敲击,一张业务申请单已发送至远在包头的部门负责人。只需1分钟,赵然已拿着审批通过的意见,踏上了开拓新客户的征程。赵然对业务流程的申请、审批等变化感触颇深:“过去要跑一两天的审批,现在通过一部手机在线上就能完成。当领导们在手机上点击‘同意’的时候,我已经站在客户旁边了。”提档加速的不仅仅是各项业务办理流程,为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磁材公司出台了《市场部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市场部部长贾海军:“新的考核办法给了销售人员更大的自主权,更灵活,激励力度也更大,使我们能够高效拉回订单,大家的积极性高涨。今年以来,我们共开发出8个新客户,合金产品订单已完成3500多吨,接近2018年全年的订单量。”

    走出去取经,把现代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引进来,对于改革中的磁材公司来说颇为重要。自今年3月份以来,磁材公司分3次共委派12名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职工到先进企业对标学习,引导大家树立新理念,开拓新视野,在改革中大胆想、大胆干。作为第一批外出交流学习的人员,磁体车间制粉工段班长左雷至今还对先进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记忆犹新:“目标管理运用特别好,人员分工明确,每一个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工作内容和任务一目了然;同时,生产线各工序互相衔接紧密,整个生产过程畅通无阻,生产效率非常高。”“通过走出去学习参观,有机会接触到先进企业的快节奏和高效率,我个人受到了很大启发,深感不能闭门造车、坐井观天,要把学到的内容好好理解消化并加以落实。”综合部副部长曹巍也同样深有感触。

    对标改造释放产线潜能

    走进合金车间,诺大的厂房,11台高大的熔炼炉,只有4个人在操作。操作人员利用新安装的桥架快速往返于各个熔炼炉作业平台,除装料这一工序,几乎不用走下作业平台。“因为我们的核心操作都在平台上,以前从一台炉子到另一台炉子,需要爬上爬下,既耽误时间又消耗体力,一个人只能看1台炉子。加上桥架后,配合一系列其他改造,省去很多额外的动作,现在一个人能操作3到4台炉子,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合金车间主任弓斌告诉记者。放眼磁材公司各生产现场,类似的“金点子”比比皆是,处处体现着“效率至上、效益优先”的思路。“2017年合金车间产能饱和时,从业人员为120人,人均产量为6.94吨/月。现在从业人员仅38人,产能饱和时人均产量可以达到18.4吨/月,劳动生产率是以往的近3倍。此外,合金产品制造成本也从3.3元/公斤降到2.9元/公斤,已经达到了行业中等偏上水平。”周昱说道。

    为了满足下一阶段发展战略的需要,磁材公司在推进合金生产线高效稳定运转的同时,对磁体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改造升级。“从今年4月底开始,公司按照精益生产流程,对标行业先进,重新规划磁体生产线各工序布局,优化工艺流程,进行设备改造,改善作业环境。目前设备调试全面完成,试生产产品性能与以往相比有显著提升,可以满足客户需求。”磁体车间主任王怀介绍到。

    磁体车间对等静压工序区域进行调整,缩短物料运输路程,减少氮气消耗,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将原有压型工序进行封闭改造,改善工序温度环境,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王怀告诉记者,压型设备改造前每台压机生产产品400块/班,产品误差在±5克,烧结产品形变在1毫米左右。现在每台压机可生产产品700到800块/班,产品误差在±1克,烧结产品形变在0.3到0.5毫米左右,且对下游工序产生积极影响,大幅减少了投料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做有“温度”的改革

    “其实改革最不稳定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只有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让改革更有‘温度’,才能化解改革路上的阻力,凝聚起共同推进改革的力量。”磁材公司副经理、工会代主席贺云芳说。

    对改革信心不足、消极悲观,担心改革后既得利益受损……理清了这些问题点,磁材公司领导及各党支部书记对所属6个部门(车间)开展“蹲点式”谈心谈话,通过讲形势、谈发展,让大家及时了解下一步企业发展思路,吃下定心丸。“刚知道公司要改革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担心,人员减少,工作量增加,工作怎么干?能不能干好?但是通过领导的关心关怀和生产线改造的稳步推进,我感觉单位一直在往好的方向走,也逐步打消了对改革的顾虑。而且通过更努力地工作,我的收入水平比以往翻了近三倍左右,现在只要生产有需要,我就会随叫随到。”合金车间检修班长张笑男说道。

    从“档案见面”到“思想见面”,从“看照片”到“全扫描”,从“背靠背”到“面对面”,磁材公司党总支通过“清谈访、化解疏”实现全方位全覆盖精准了解每一名职工的思想动态。职工张凯的父母患有严重疾病,孩子4岁,妻子辞职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贺云芳了解到这一情况,第一时间和他交流沟通,征求本人意见后,将他的岗位进行了调整。“特别感谢领导对我的关怀照顾,我现在的岗位实行计件工分制,虽然活儿干得比以前多了,但收入也高了不少。”张凯说道。

    围绕改革攻坚期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磁材公司还鼓励全员积极参与创新创效、自主改善、五小攻关等活动,更多地从一线汲取智慧。磁体车间等静压班长闫秀梅告诉记者:“职工们有什么好想法都第一时间和班长、车间主任沟通,非常方便快捷,而且只要是合理化的建议都能够及时被采纳,大家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很高。”

    周昱告诉记者,上半年,大力度改革推进和设备改造占用了一定时间,但合金车间从3月启动生产,到6月份单月产量已稳定在700吨左右,产品质量、合格率、CPK(过程管控能力指数)稳定提升,且实现单月盈利;磁体车间于7月初完成改造,试车情况良好,初期产品一致性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产品性能稳定,各项指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试验样品通过客户认可,8月可正式投入生产。

    短短200多天,磁材公司改革已初见成效,企业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展望未来,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持续深入改革的步伐仍将迅速而有力,把企业引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奋进中的磁材人对此充满信心。(靳晶 于泽翔 郭玉婷)